一個美國工作者真實告白:為什麼離開台灣?會不會想回去?回不回得去?

文章最後更新於 04/30/2023 by aillynotes

我跟R先生到美國留學+留美工作目前超過5年,我們都是人生中的前20幾年都在台灣度過(不曾出國留學或是長住),直到2010以後才分別來美國讀書後就業。2020疫情爆發以來,有更多時間反思在美國的工作、生活、還有為什麼我在美國?我以後還想不想留在美國?

話說前頭

我跟R先生的年齡段30-40,目前都還在美國工作中,接下來分享的內容主要基於我們自身經驗&觀察,不代表所有/任何群體海外台灣人的想法。純粹就是想在現在這個當下,紀錄並分析現在自己的狀況,也提供給:如果現在還在決定未來人生規劃、或抱有美國夢的人,

以下內容都是我的親身經歷,不接受修改、參考、複製、或對以下內容進行二次創作後發布(但可以原網址分享)

我為什麼離開台灣?離開台灣前我有工作過嗎?

people standing on road close up photography

我大學科系是會計系,算是非常穩定(保守)但又很難賺大錢的專業。201X年大學畢業的時候,四大會計事務所公定價學士畢業月薪$33,000 NTD/碩士畢業月薪$37,000 NTD(2020數據:學士34,000/碩士38,000,但未來每年都有加薪幅度),不論是哪一所大學的會計系畢業,都是一樣的公定價(附帶血汗加班)。

而我在暑期實習時就去審計部,發現自己真的對審計沒興趣(做兩個月就發現不愛,實在無法想像未來要從事幾十年),所以我就找了個大台商公司,外派+海外財會部門的工作。除了工作內容吸引我之外,最重要的當然是錢。

我的外派長駐地點在深圳,累計一定上班日期就可以放返台假(機票公司出錢),海外上班時期還有海外津貼+住所謂的台幹宿舍。算是以當時我的能力條件+學歷,能找到相對高薪的工作了。(P.S. 聽當年同期神人等級的資訊,如果拿到投資銀行的Global Pay&在香港工作,聽到可以拿月薪$200,000 NTD,但我拿不到)

而在台商外派的工作,雖然月薪不比事務所高太多,但我每次都趁著年終+股票分紅,領到了當時還算滿意的年薪。也因為外派+加班關係,根本沒時間請假花錢,也就在工作4-5年的時候存到大部分留學美國的金額。也就是那一段的工作經歷,讓我感恩但又決定離開台灣。

我經歷的台灣工作環境(台商)

雖然我是外派,但因為是大型台商公司,而且所在部門是公司機密的財會單位,主管與合作對象們大部分是台灣人,所以我就把它歸在台灣工作經驗了。

這一份工作我做了4-5年,列出以下的優缺點

最大優點:薪水。

我後期大約一半工作時間在中國、另一半時間在台灣Office,但不論在哪個地點都是住公司宿舍免出錢,外派津貼+返台機票(公司出錢)+年終分紅都十分讓我滿意,尤其是老闆其實對我很好,加薪幅度也一點都不吝嗇、甚至可以說是慷慨了。

第二大優點:工作內容

由於公司大又一直在併購公司的關係,所能進行的會計系統整改非常多,絕對是我覺得很有意義又滿滿成就感的工作。現在回想還是會覺得很值得的一段工作經歷。

最大缺點:公司文化

不確定是不是所有台商都是這樣,但我待的這間公司絕對是極致/魔王台商文化等級。

我以前還沒決定離職前,一年除了有一天吃壞肚子上吐下瀉請假、還有在中國工作一定天數(週六要全天班)累計的返台假,其他時間不曾請一天事假或更多病假。

每次請假要得到主管批准真的困難,或是同事根本沒人因為私事請假,導致我也“不敢請”(所謂的奴性太重?)怕請假太多影響考績,而考績直接決定我年底會拿多少,可能會左右我年薪30%-50%的等級

而公司每天還會有種:老闆沒走,底下員工就不能走的文化。我們部門常常要產出各類報表,所以常常處於“待命”狀態,之前常常發生的就是好不容易6點下班以為終於可以去健身房運動/或利用下班時間唸書,結果主管直接一通電話把人叫回辦公室上班的情境。也是因為這種事情發生個幾次,大家也都不敢輕易下班(被叫回來更麻煩),變成要等主管口頭同意/或主管下班才敢下班。

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:加班文化

也就是上述的公司文化導致了鼎盛的加班文化。回想起來在中國週一到週六上班的日子,8點以後下班是常態,雖然記得最晚就有一天曾經到1點多(但也就出現1-2次),其他時間平均落在8-10點間,長期工作下來真的十分疲累。

而且也因為長期加班,下班後也沒什麼時間休閒或自我提升,長久以往下去真的是想到要上班就心情不好,而且也一直沒有適當的休息充電。但必須強調跟工作內容無關,平心而論工作內容十分有挑戰性,且也很有成就感,不會覺得都在做重複事情浪費生命

決定出國與留下來工作

也因為上述工作經歷,工作期間算是很能好好存錢,就在辭職後準備一年申請學校&選擇到美國念會計碩士。

但會計碩士畢業後只有一次抽工作簽證H1B的機會,我其實並沒有抽中,但趕上跟R先生一起申請職業綠卡才能繼續留美工作。平心而論,如果當初沒有辦到綠卡,我也就是畢業後一年留美工作,而後就會回台灣了(因為沒有合適的工作簽證)

延伸閱讀:F1申請綠卡 EB3時程分享(含準備材料/面試問題/I485配偶送件/EAD時程)

會不會想回台灣?

絕對會。尤其是目前正經歷2020延續以來的疫情。眾所週知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嚴重的疫區之一,從疫情發展以來,已經經歷幾波的爆發期,但目前狀況算是慢慢好轉,疫苗也正在逐步施打中(只是離我們能施打得期間還要幾個月)

回想起疫情剛發生的1、2月間,在大眾交通運輸上戴口罩還會被視為異類被側目,又再次深深體會到民情與文化的不同。不是在美國出生的一代,

而且以我們目前工作的美國北加州灣區來看,生活費-尤其是房價與租金,負擔可以說是十分沉重。

延伸閱讀:美國生活費多少? 後疫情時代,在矽谷的月生活費還是至少$4,000 USD以上

延伸閱讀:美國萬萬稅-加州/矽谷工作受薪階級,可用薪資會被打6折, 7折, 或是8折?

回得去台灣嗎?

依照目前職業狀況,短期內要回台灣的確有點困難。為什麼?因為考慮工作內容與家庭整體收入。

以我的職業狀況(會計相關)其實回台灣工作,以這邊的薪水,扣掉生活費、稅金、其他花費等,其實差距可能也不大;但當然公司文化也會差異很多。(美國公司普遍對員工私生活很尊重,只要家庭相關事務請假,通常不會多問,也不太會有“是否准假”的問題)

但以R先生目前軟體工程師的狀況,回台灣能找到的工作與薪資差異很大。雖然美國就業市場也很殘酷,市場狀況不對,要裁員也是一點徵兆都沒有。

延伸閱讀:軟體工程師在美國真的可以領到千萬年薪?美國各行各業的薪資怎麼查詢?

延伸閱讀:一個矽谷工程師,在歷經公司無預警裁員後,利用38天時間找到下一個工作的真實經歷(OPT簽證)

延伸閱讀:Sr. Android 安卓工程師面試心得 – FB/TikTok/Snapchat/Uber/Lyft/Instacart

回台灣工作,會遇到的最大兩個問題

  1. 在台灣賺的薪資,如果要在台北買房會很困難(考慮地點與坪數)
  2. 軟體工程師能選擇的公司與職位比美國少很多。目前全球最多人使用的幾款App、最多人使用的平台,都是在美國有更多就業機會。

美國難道沒有缺點嗎?

台灣有台灣的問題,但美國也有美國的問題。美國最明顯的缺點就是醫療環境跟就醫制度

美國並沒有像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,所有保險都要靠公司提供或自行加買。自行加買費用十分昂貴,且有各家保險公司也有各種Plan可以選。

而即使有公司保險/或自己買保險之後,還要面臨不一定找得到醫生的問題。每一間診所或醫院都有會收的保險Plan(in network)&不收的保險Plan(Out of Network),如果是Out of Network,則看病醫療處理完,絕對會收到驚人的帳單。而如果想找到會說中文的醫生&又要收自己的保險Plan,又要做更多詢問和查找。

就算列了一清單的醫生,也要再一一聯絡是否能收新病患,就算能收也要排預約,實際上能看到醫生的機會,要經過上述整串流程才能預約完成。

有人可能會問:都到美國了,找個美國醫生不就好了?

那我們來想像這樣的情況:在台灣即使預約方便,跟醫生也都是用中文講話,會不會有時候溝通起來也只能用:醫生我這裡/那裡不舒服,東戳西戳等醫生更進一步詢問?而台灣醫生有時候講出來的回覆,身為母語人士的我們也不一定聽得懂,還要多問很多次?或是醫生說要做什麼檢查,身為母語人士聽了老半天也沒懂,回家繼續Google或是再繼續問?

如果連在台灣看醫生都會遇到這種溝通上的窘境,遑論是在美國看醫生,還要再用第一外語去溝通。不是不行,是隔行如隔山,對一個自己本來就不懂的領域,還要再用第一外語溝通,難度就是幾倍上去。

延伸閱讀:急性腹痛不可輕忽, 分享疫情期間的美國就醫 / 闌尾炎急診室開刀經驗

延伸閱讀:[美國天價醫療帳單紀錄]急診室開刀+無住院,竟然收到$35,323美金帳單?

未來打算怎麼走?

可能我本身就是很商人-逐利而生的性格,以最近幾年來看,我們還是會選能達到家庭收入最大化的美國作為主要工作地。

但不得不說,跟身邊幾個同樣處於30-40、目前都尚在美國工作生活的朋友聊天,大家心中都默默地保有:或許哪天就回台灣,或貢獻所學、或貢獻台灣GDP(消費),雖然還不知道會以什麼形式、又或是什麼時候,但聽到這些內心還是很感動的。

不論最後會怎麼發展,至少“貢獻、回饋台灣”的種子在心中種下,未來都可能茁壯成大樹供後人乘涼。

Summary

從2020以來,深刻體驗到人的渺小、世事變動之迅速與無情,這一篇文章算是紀錄近年的所思所想與感悟吧。

歡迎加入FB粉絲團,每週分享美國生活省錢&美國稅務知識。覺得內容有幫助的話,可以留言讓我知道或轉發原文連結(Link)給需要的人;也歡迎留言給我,讓我知道內容有用: )

台灣、美國生活延伸閱讀

血氧機、保健品、寄回台灣

匯款回台灣、海外信用卡可刷台灣網站的清單、捐贈機構(台灣&美國)、保留美國地址

必備藥品、保健品、醫療帳單

生活好物、生活知識

美國談判實例、就業市場、薪資物價

食品健康

母嬰好物